勘察设计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改革周期

                                                    引自天强管理顾问公司网站                             

改革开放以来,勘察设计行业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后,近1-2年来行业开始进入迷茫期和困惑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直难以有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发布,在事关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指明了方向,将会对勘察设计行业未来的改革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以下笔者结合对行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的思考,以及决定中与行业改革发展相关的重要改革举措的解读,谈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近年来行业发展仍然主要体现为数量规模型而非质量效益型的增长。下表是国家住建部发布的近三年(2010-2012年)勘察设计行业统计年报中的五组数据,其中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主要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数量规模状况,而收入利润率、人均利润总额则主要反映行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状况。从这两类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近三年来,行业在数量规模方面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而在质量效益方面则明显呈现停滞甚至下降局面。

 

年份

全行业企业数量统计(家)

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

(万人)

全行业营业收入统计

(亿元)

全行业收入利润率统计

(%)

全行业人均利润总额统计

(万元)

2010

14622

142

9547

8.1

5.4

2011

16482

172

12915

7.9

5.9

2012

18280

212

16171

7.4

5.6

数量规模型增长的天花板效应日益显现,行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从笔者直接与行业内企业调研接触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企业谈到自身发展面临的规模不经济状况日益明显的问题,收入增长的速度比不上成本增长的速度;谈到同质化竞争日益惨烈的问题,设计人员工作量增加,但收入却不能够同比增长,甚至不增反降;谈到业务转型步履艰难的问题,往往是从一个红海跳入另一个红海;谈到被短期业绩指标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无力顾及事关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说明,过去行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资源要素投入驱动,而非创新驱动,是一种外延式扩张而非内涵式增长。这样的发展方式必然会面临天花板效应。

二、制约行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滞后

行业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非常艰难,归根结底需要用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来推动。当前行业面临发展转型步履艰难,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近年来行业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滞后。

首先,行业市场化方向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行业发展方式转型。目前的工程勘察设计市场既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又是管制性非常强的市场。名目繁多的资质准入事项、各种形式的地区保护和行业壁垒,都在制约统一开放的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建设目标的实现,也使得市场应有的优胜劣汰、倒逼转型的机制失灵;而工程建设产业链不同环节分段管理状况长期未能改变,更制约行业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能力的提升。更为严重的是,过多的行业管制导致行业竞争的异化——从本来应该有的服务竞争、创新竞争、效率竞争异化为关系竞争、保护竞争、价格竞争。

其次,行业内从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滞后,制约着行业发展方式转型。目前行业内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事业体制勘察设计单位,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虽然已转成企业,但仍然隶属和依附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这些单位往往在业务来源上受益于上级部门,在管理上又受制于上级部门,难以形成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推动自身的转型。部分进入国资体系的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虽然从单位体制而言已完全企业化,但受制于国资体系日益浓厚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和以产值规模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影响,企业运作的短期化倾向难以克服,难以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去推进转型。即便是民营勘察设计企业,大多也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之过去几年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导致部分民营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化甚至比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次,行业内从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滞后,制约着行业发展方式转型。勘察设计行业是智力服务性行业,人才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与市场接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激励人才价值创造的最重要的机制动力。很多勘察设计单位在内部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距离人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近年来由于投资的拉动,勘察设计单位任务较为饱满,旧有机制的一些矛盾暂时被掩盖,也导致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对机制改革推动迟缓。

 三、决定进一步明确市场化改革方向,将助力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发展,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改革周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词,改革涉及的范围、力度空前。虽然决定通篇直接涉及勘察设计行业不多,但在事关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上指明了方向,将会对勘察设计行业未来的改革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决定大大坚定了行业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决心决定首次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求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这对于行业改革发展走到今天,一些既定的市场化改革目标与方向甚至开始发生游移和倒退的关键时刻,无疑打了一剂坚定改革决心的强心针,对于行业进一步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将起到巨大助力作用。

决定将有力推动行业管制的放松,并可能深刻改变行业格局决定要求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要求削减资质认定项目;要求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决定的上述相关要求将使行业管理体制加快向放宽准入、加强监管方向改革,对于行业减少资质准入事项、克服各种形式的地区保护和行业壁垒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行业准入管制的放松,将进一步深刻改变行业格局,预计企业资质的价值将不断贬值,企业将加速从资质管理向品牌管理转变,一些主要依赖于各种行政保护和资质资源的单位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行业内两级分化、优胜劣汰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各种形式的重组整合将持续扩大。

决定着力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业务市场过于依赖政府的勘察设计单位面临更大转型压力决定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决定的上述相关要求将使政府进一步从微观市场活动领域退出,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将受到更大限制,政事、政企分开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对于目前业务过于依赖政府投资或政府直接委托的勘察设计单位而言,需要及早考虑应对之策。

决定为国有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提供新的可能——混和所有制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决定的上述提法,为长期难以破局的国有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提供新的契机。勘察设计行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业务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也从过去单一的技术向技术+管理+资本等多要素集成转变。混和所有制模式有利于勘察设计企业整合支撑发展所需的多种要素资源,有利于打破过去非国即民的狭隘思路。目前贵州等地国资部门已出台引入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对省属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改革改造的政策,已经在贵州省属勘察设计企业体制改革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

决定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国资体系下的勘察设计企业有望获得更大自主发展空间决定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决定上述改革举措一旦推行,将有利于国资体系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的去行政化,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市场独立法人地位,有利于纠正过于注重短期规模产值的业绩评价导向,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加关注长远发展和推动战略转型,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对于目前大量已进入国资体系的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也将受益。